打鎦子,俗稱:打家伙,是土家族一種獨特的民間器樂。
全套鎦子由小鑼(又叫勾鑼)、頭鈸、二鈸、大鑼等四件打擊樂組成。有些曲牌還加嗩吶、板鼓伴奏。凡遇土家婚嫁迎娶、逢年過節、調年擺手等喜慶場合都少不了它。甚至有些土民有事無事打打鎦子自娛自樂,故在民間廣為流傳。
打鎦子關鍵是要配合默契,還要根據曲牌旋律的提示,用獨特的演奏技術,模仿出山的呼喚,水的流聲,鳥的鳴囀,獸的馳騁等各種自然聲響,使人如臨其境。如“八哥洗澡”、“螞蟻上樹”、“野雞拍翅”、“蛤蟆吐泡”等。
由于打鎦子的題材創意來自于大自然,鄉土氣息濃,演奏奇特,因而在國際樂壇大出風頭,外國專家稱贊土家族打鎦子是大自然的交響樂。
2007年湘西州通過科學調查、論證,確定了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歷史、民俗和社會價值的土家舍巴日、土家織錦、土家打鎦子、椎牛節、苗鼓、瀘溪辰河高腔6項目,作為申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對象。
另:打鎦子是流傳于湘西地區的一種古老的土家族打擊樂。當代諸多民俗、民族學家和音樂學家對土家族“打鎦子”的研究成果蔚然,他們積極整理和挖掘“打鎦子”的演奏技法、樂隊組合、曲牌、結構等藝術特征,使土家族“打鎦子”為中國民族音樂藝術增添了光彩。 “打鎦子”不同于別的門類的打擊樂,它有獨特的個性和特色,并且有一定的和聲效果。如果自己參與實踐,就會覺得妙趣橫生,其樂無窮。
打鎦子在湘西有多種稱謂: 在湘西土家族地區,“打鎦子”又稱“打家伙”、“打土擠鈸”、“打鈸鑼”等。據民俗、民族學家考證,這些稱謂可能源于原始漁獵時代,因人們獵獲了動物,為盡興,大家敲起漁獵工具和鍋、碗、盆、罐等“家伙”,為歡樂助興。土家族學者楊昌鑫曾在《土家族風俗志》(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89)一書中這樣寫道:“時至今日,在土家族山寨還保留著土家族人敲盆擊鼓、驅逐所謂‘吞月’之‘天狗’的古俗,他們仍有敲著盆缽,搞‘破鼓救月’的習俗活動。”從這可看出土家族“打鎦子”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打擊樂演奏形式,其稱謂也就來源于土家族人的勞動生活。
二、打鎦子是湘西地區土家族的一種習俗: 每當節日集會、房屋落成、婚嫁、祝壽、報喜等,土家山寨就會響起歡快的“打鎦子”。土家族“打鎦子”是土家族人激情奔放、詼諧幽默、樸實淳厚的性格的反映,它產生于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它與土家族人的生活習俗息息相關,“打鎦子”在土家山寨沿襲成俗,世代相傳。我們在欣賞“打鎦子”的同時,也會發現它的曲牌名非常有意思,經常伴隨著一些民俗活動,并帶有濃厚民俗風味的吉祥名字。如《喜鵲鬧梅》、《慶請兒》、《新門進》、《龍抬頭》等等。
三、鎦子的組合形式: 在湘西自治州,“打鎦子”已形成了固定的樂隊組合形式,一般由小鑼、鈸、大鑼組成,它們都是由銅制成,必要時增配一只嗩吶,吹打結合,增添熱烈氣氛。三人鎦子就是由三人演奏,分別打奏二鈸、頭鈸、大鑼,二鈸主奏,頭鈸呼應,大鑼增色填鑼。三人鎦子滑稽詼諧、生動活潑,主要流行于保靖縣南部、古丈縣斷龍、茄通等鄉和永順縣的王村、高坪等鄉;四人鎦子是在三人鎦子的基礎上添加一面小鑼(又稱馬鑼),小鑼只作節奏上的填空和音色上的對比。若把四人鎦子按傳統的四部和聲方式加以編配,小鑼(馬鑼)就相當于襯托聲部,大鑼相當于低音聲部,頭鈸、二鈸就是旋律聲部了。四人鎦子流行于保靖縣北部、龍山縣南部和永順縣的澤家湖、對山等鄉鎮;五人鎦子就是在四人鎦子的基礎上增加一支嗩吶,目的是為了增添樂曲氣氛。因嗩吶傳人土家族地區的時間較遲,五人鎦子在形成過程中比三人鎦子和四人鎦子要晚得多。五人鎦子主要流行于龍山北半縣、保靖部分地區和永順、古丈部分鄉鎮。
四、打鎦子曲牌結構有公式: 曲牌是“鎦子”表現的主要內容,根據曲牌不同,小鑼、鈸、大鑼又有不同的打法,在完成曲牌所表現的內容時,鎦子手打出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神韻,幾個聲部有機配合,產生了豐富的和聲效應。鈸分為閩打、亮打、側打、揉打、擠鈸、蓋邊等打法,小鑼分為單鑼、花鑼等打法,大鑼分為逼鑼、敞鑼、悶鑼等打法,充分顯示出各自的技巧和特性。
鎦子嗌牌多為引子、頭子、鎦子、尾子四部分構成,有若干樂章。引子一般有一兩個樂句,比較簡單。頭子則千變萬化,是曲牌的主題。鎦子變化不多,由橋子和鎦子串成,形式較為固定。尾子是樂曲的終止,在結束時,因曲牌的不同,尾子幾乎都不一樣。
“打鎦子”曲牌已形成了公式式的結構,一般三人鎦子由頭子、橋子、鎦子、尾子組成四人鎦子由引子、頭子、鎦子、頭子(反復)、餾子(反復)、尾子組成。五人鎦子曲牌結構沒有公式,形式頗為多樣。
五、打鎦子曲牌分類:打鎦子”曲牌經過整理,現已確定約有一百多個。一些藝人根據“打鎦:子”曲牌所描繪的內容的不同,把它們分成了繪聲、繪形、繪意三大類。繪聲主要是描繪山中飛禽走獸的聲響;繪形主要是描繪飛禽走獸的神態、儀體;繪意主要是揭示、渲染特定主題的意境和情緒,給人以安適吉祥的美感。
繪聲類有《畫眉撲籠》、《馬過溪橋》、《陽雀情》、《雞婆唱蛋》等曲牌;繪形類有《八哥洗澡》、《狗扯羊》、《猛虎下山》、《鳳點頭》等曲牌;繪意類有《安慶調》、《鵲橋會》、《八仙過?!?、《龍抬頭》等曲牌。
土家族人的“打鎦子”反映著土家族人濃濃的生活情趣,他們以自己這種特獨的藝術形式顯示了土家人樂觀向上和熱情奔放的大無畏精神。如能到土家山寨觀賞“打鎦子”,場面一定會令你陶醉、神恰。
以上部分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出處不詳,請作者與本站聯系。
|